查看原文
其他

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;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

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19-08-31



大乘佛教用了非常非常多的比喻来描述我们心中的坛城,心中的佛性。


大乘佛教里面有一个比喻,比如说有一个画家,在大千世界这么大的一块布上面把整个大千世界的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按一模一样的尺寸画下来,然后他把这么大一块布通过神通缩小,缩小到什么程度呢?完全可以装在一个芝麻里面。把布放进去以后,这一颗芝麻里面有了一个完整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图像,但是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,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芝麻,佛说假设是这样子。然后另外一个人发现这个芝麻跟其他的芝麻不一样,这里面有东西,然后他有想法把这个芝麻打开,把里面跟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大的布取出来给大家看。


这个比喻说什么呢?刚才我们也讲了,我们的身体是有限的,不是广大无边的,但是我们内在的佛性是广大无边的。就像一粒芝麻,它的体积很小很小,但是里面装的画了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图是广大无边的,一个广大无边的东西用神通装在这个芝麻里面。那么打开了以后,把这块布取出来了就是一个广大无边的图。


这比喻它说明什么呢?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颗芝麻一样,我们内在的心的本性广大无边,就像三千大千世界的图一样。我们通过闻思修把我们的五蕴断掉,主要是无明断除了以后,我们就看到了它本来的面目,然后我们发现:我们的心中本来就有一个这样广大无边的佛性。



大乘佛教是这么讲的。这个问题上,大乘的显宗、密宗,所有的观点都完全一样,只不过有些时候它们用的名词不一样而已。显宗的佛经当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名词,有些时候叫作如来藏,有些时候叫作空性,有些时候叫作法界,有些时候叫作光明的心。大乘佛教显宗的佛经里有很多不一样的名词,但是这些不同名词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内容,就叫作佛性,就是我们心的本性。


达摩祖师和五祖他们引用佛经里佛说的“我们的身体当中有金刚佛性”,这个我们怎么理解呢?我们的身体当中哪有金刚佛性呢?在什么地方呢?


我们的身体可以把它分解,分解到细胞,四十万亿到六十万亿个细胞,细胞也可以分分子、原子、电子,最后基本的粒子,然后再分下去,从佛教的角度讲完全可以把它分空。物质方面我们没有看到什么金刚佛性,没有发现什么金刚身,然后精神方面,我们每一个念头,贪嗔痴等各种各样的情绪,我们都非常清楚,这些念头和情绪里也没有发现金刚佛性,它到底在哪里呢?


达摩祖师的论当中讲得非常清楚,非常有意义的,讲的跟密宗的大圆满或者大手印完全一样,他们的意思是什么呢?达摩祖师也讲过,我们现在具有贪嗔痴的这个心,就像水变成了冰一样,水平时是液体,零下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冰,成为固体。同样的,我们的心也是,在某种情况下它会变成无明,但它是无明的时候,它的本体根本没有变过,它的本体就是佛的智慧。就像水变成了冰,但是它的本质永远都没有变过,它的本质一直都是一个,从来没有变过。



比如说达摩祖师的这个论当中讲“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”,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不会这样讲,第二转法轮的时候怎么讲呢?就像《心经》讲的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然后把这句话用到我们的心——“心即是空,空即是心,心不异空,空不异心”,用的都是空性。但是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,这个空就变成了佛,“心即是佛”和“色即是空”是一个意思,“佛即是心”和“空即是色”是一个意思,“心外无佛”和“色不异空”是一个意思,“佛外无心”和“空不异色”也是一个意思,但是讲的时候,讲法、内容有所提高。


一转法轮的时候根本没有讲这些空、佛,就说我们的心是变化的、无常的、痛苦的、无我的,就是讲这些;二转法轮的时候就开始讲空了;三转法轮的时候再进一步地说佛,这时候已经不是空,已经是说佛了。


所以显和密的这些非常深奥的佛经确实完全一样,完全一致,它们在说同一个内容,只不过有些时候用词有一点点不一样而已。所以这已经讲的非常非常深奥了,其实无上密宗里面实际上也就是这些内容,除了这些内容以外没有别的,所以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,我们一定要学。


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,

回复“慧灯之光”领取,全套《慧灯之光》电子书

回复“有声书”获得,全套《慧灯之光》有声书



平台导读

密宗的修法为什么直接将自己观想为佛?

真正的坛城是内在的坛城

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

“慧灯育苗“ 赠书长期开放(点击详情)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